8月3日,烈日當頭,城步苗族自治縣蔣坊鄉(xiāng)柳林村胡世清的紅茄種植基地里,一個個光滑、順直、光亮的茄子掛在梢頭,在陽光的照射下,煞是喜人。河對岸不遠處,一輛大貨車裝著采摘好的茄子準備發(fā)往東莞虎門,幾個小時后,這批茄子將擺上廣東市民的餐桌。
將生長于深山的茄子賣到沿海城市的胡世清是庫區(qū)移民二代。1960年父母二人因修建水庫從婁底市新化縣移民至城步苗族自治縣,1966年出生的胡世清,與人交流仍有濃厚的“新化腔”。
老實巴交的父親靠種著幾畝薄田,拉扯著胡世清姐弟四人長大成人。多少年后,父親過世,胡世清一邊照顧著母親,一邊養(yǎng)育一雙兒女,日子依舊過得緊緊巴巴的。貧窮這座大山將這個男子壓迫得又黑又瘦。
后來,妻子患病,自己又因在外干活意外摔傷,突來的事故讓這個貧窮的家更顯艱難。2014年,胡世清一家于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被評為貧困戶,胡世清“臉紅”了一段時間,路上遇到熟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不能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新化人自古尚武,性格剛烈,胡世清身上流淌的血液里,就有不服輸?shù)幕颉?/p>
靠什么脫貧致富?發(fā)展種植!向土地要效益,以前就小打小鬧種植過茄子和辣椒的胡世清目標很明確。
柳林村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種茄子。在日照長、強度高的條件下,茄子生育旺盛,花芽質量好、果實產量高、著色佳。
流轉土地、學習技術、田間管理……為了搞好紅茄種植,胡世清每天在地里要待10多個小時,不甘貧窮的志向,成為他不竭的動力源泉。技術指導、產業(yè)扶持、疑惑解答……扶貧工作隊和庫區(qū)移民事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走進田間地頭把一項項政策往他身上靠。
花期管理對于茄子高產是關鍵。春末夏初,茄子苗進入花期,胡世清更是忙得不可開交,“餓了”施肥、“渴了”灌水……整個生長季,茄子成了他的“心頭肉”。
經過他的細心呵護,茄子植株比一般成年女性還要高。
“你們看看這茄子長得多好,紫紅紫紅的,又長又飽滿,一個個都是‘寶’呢!”胡世清鉆進基地里用手輕輕地托起茄子,樂得合不攏嘴。
勤奮和好想法并不代表一帆風順。由于不敢承擔風險,胡世清一直在搞小規(guī)模種植,始終在‘單打獨斗’,不愿‘抱團取暖’,所以種植的前兩年基本沒什么盈利。
2018年,蔣坊鄉(xiāng)產業(yè)致富帶頭人楊小樹通過吸納周邊種植大戶形成規(guī)模種植產業(yè)。那一年,他們也向胡世清拋出橄欖枝。
種植戶抱成團,讓產業(yè)發(fā)展長出美麗的翅膀,胡世清嘗到了甜頭,增加了信心。
今年,胡世清和5名合伙人在柳林村及周邊流轉了更多的土地,紅茄種植規(guī)模達到了1500畝,產量達1200萬斤。陽光下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種植基地里,紫的果,綠的葉,讓他覺得永遠都“看不夠”。
勤勞善良的人們,總能在生生不息的勞作中找到自己的幸福。胡世清覺得,自己是脫貧致富了,但他想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拔覀兠磕暾埓迕駝展?,發(fā)放勞務費用達400余萬元,其中移民有10多位?!?/p>
正是柳林好風景,豐收時節(jié)又逢君。胡世清紅茄里的致富密碼正不斷被破譯傳播。(來源 邵陽城市報 記者 羅中利 通訊員 羅倫國 李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