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11日,63年前,在郴州許家洞鎮(zhèn)金銀寨,一座代號為“711”的礦山開工建設。2500多名建設者肩負國家使命,在這里找尋比金銀還要寶貴的東西:原子彈的核心原料——鈾。這里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第一顆氫彈升空、第一艘核潛艇下水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工業(yè)第一功勛鈾礦”。近些年,隨著711礦神秘面紗逐步揭開,這里成為全國核工業(y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天的人們沒有忘記曾經隱姓埋名、舍生忘死的建設者們,沒有忘記長眠在這里為采礦而獻身的勇士們。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勝利的沖擊波聲震寰宇、激蕩神州,也傳到了湖南郴州群山深處的711礦上。但在這一天,職工們沒有慶祝。
原711礦副礦長 梁啟昌:礦里不能開慶祝大會,因為當時711礦還是保密單位,但是每個人心里都高興,都說我們?yōu)閲疑a的鈾礦石起到了作用,做成了原子彈,我們國家從此強大起來了,我們的腰板硬起來了!
輝煌與悲壯,往往書寫在歷史的同一頁上?!柏Q井隊李月倫,在2號主井50米中段東馬頭門作業(yè)時,因頂板冒落被砸身亡。”這是在原子彈爆炸成功當天,711礦記錄下來的一次事故報告。
這座烈士陵園里,長眠著74位因公犧牲的礦工。
原711礦物探工程師 姚文斌:你沒搞過這個工作,你就想象不到有些人究竟是怎么個死法,各種各樣。
原711礦副礦長 梁啟昌:前仆后繼,而犧牲的地方大部分是需要繼續(xù)工作的地方。比如采場冒頂了,犧牲了兩個人,但下一班仍然要繼續(xù)工作,你不能說這個采場就不要了。
1955年8月16日,一架飛機掠過金銀寨上空,機上用來探測重金屬的伽瑪能譜儀突然“嘎嘎”作響,航測飛機投下了石灰包作為標記。很快,一支找礦隊奔赴金銀寨。
原309隊二分隊勘探員 陳金陵:我們在金銀寨這個地方找到了造原子彈的原料——鈾礦!大家一驚,都不做聲了,很神秘。小隊長就告訴大家,除了我今天講的這句話以外,任何人都不能向外面講,對父母親都不能講。
時值美蘇爭霸,面對核威脅、核訛詐,“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
要造原子彈,就必須要有原材料鈾。金銀寨發(fā)現儲量豐富的鈾礦山的絕密消息直達北京,實地勘探旋即展開。1958年,2500多名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向許家洞匯聚。
原711礦副礦長 梁啟昌:當時給我們的(任務),就是1963年一定要做到投產。國家需要鈾礦石,越早越好。
由于山稠林密,不少人水土不服,染上了瘧疾;還有許多人因營養(yǎng)不良,得了水腫病。最嚴重時,每天到醫(yī)務室看病的就有100多人。
生活苦,生產難,唯有自力更生。沒有房子,大家就用竹編做墻、杉皮當瓦。沒有機械設備,大家就自己動手找材料、造工具。井下挖掘出了溫泉水脈,礦工們就在離地面一百多米的坑道里,整天泡在四五十攝氏度的熱水里施工。
原711礦副礦長 梁啟昌:前面打著鉆,后面的助手拿冷水管給他沖一沖,給自己也沖一下子。
原309隊職工遺孀 吳春娥:男人下坑道出來,都是鼻子眼睛一身黑泥巴,就只剩下兩個眼睛轉。拿著飯盒子給他,誰接到我的飯盒子,才曉得誰是我的丈夫。
戰(zhàn)天斗地,只爭朝夕。711礦僅用兩年就試采出了第一批鈾礦石,提前半年全面投產。從此,高品位鈾礦石的產量不斷攀升。
原711礦一作業(yè)區(qū)區(qū)長 周宏喜:即使原子彈造出來了,也只是表示我們有這玩意兒,但我們生產這玩意兒還是要有大量的礦石才行啊。人人都有緊迫感,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真是熱火朝天啊。
“楊思余,25歲,診斷為二級矽肺。”這是711礦職工醫(yī)院1968年出具的一張X光檢查報告單。
鈾礦石需要從巖石中打鉆開采,石屑四濺,粉塵彌漫。在當時的條件下,由于缺乏足夠的防護措施,長期吸入粉塵,使不少人患上了嚴重的矽肺病。
原711礦副礦長 梁啟昌:20多歲的年輕職工就得了矽肺病,不到30歲就沒了。
原711礦物探工程師 姚文斌:出不來氣,這個肺好像板結了一樣,不能正常地收縮,不能呼吸呀。
為了加強井下通風,防治矽肺病,711礦專門建設了大功率風井,由通風隊輪班值守,風機一刻不停。守在排污口上的通風隊成了癌癥的“重災區(qū)”。
原711礦一作業(yè)區(qū)區(qū)長 周宏喜:因為是總排污口,這塊的廢氣各種指標都是超標的,特別是強致癌物質都超標。在這工作的不管是年少的,反正絕大部分都去世了,前前后后、陸陸續(xù)續(xù)大概有四五十個人。
礦工相繼離世,一百多位年輕的遺孀就守在山下的家屬區(qū),把年幼的孩子養(yǎng)大。
原309隊職工遺孀 張克桂:我丈夫死的時候我剛滿28歲,他36歲,我28歲。(三個)小孩一個背在背上,背一個牽一個,大的就在家屬區(qū)里玩,每個家屬的情況都差不多。
原711礦物探工程師 姚文斌: 起初是獻青春,后來是獻兒孫。就是本本分分、老老實實地釘到這個地方了。
投產以來,711礦先后共生產鈾礦石400多萬噸,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潛艇下水提供了主要原料。
手握大國重器,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1996年7月29日,中國政府宣布暫停核試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政府和人民愿同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一道,為實現徹底消除核武器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1994年,711礦停止井下開采,光榮完成了使命。1998年,711礦建礦40周年,原國家二機部部長劉杰題詞:“中國核工業(yè)第一功勛鈾礦”。2004年,711礦正式關閉。走出神秘沉默的歲月,現在,這里成為全國核工業(y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原711礦物探工程師 姚文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這是一種精神。人都是有精神的,把感召人的精神宣揚出來,很多人就會受到影響,會記著,會拼死拼活地去干。
核工業(yè)湖南省礦冶局副局長 謝凌峰:一直秉承核工業(yè)的精神,幾代傳承下來,大家都有為黨、為國家、為民族的犧牲精神的話,沒有什么困難克服不了,沒有什么問題解決不了。
這三棵楊梅樹下,長眠著當年的“千米掘進英雄”唐恩武。因為得了矽肺病,他38歲就去世了。妻子劉桂英獨自帶大3個孩子。
唐恩武妻子 劉桂英:我說你年輕去干,干了以后死掉了,我?guī)е鴥簝号趺崔k?(他跟我說)有國家,有領導,你不要著急。
旭日升起,711礦烈士陵園里,長伴英魂的楊梅樹今已亭亭如蓋。
蘇仙嶺下,幾千鈾礦建設者們曾經在這里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往昔的艱辛和榮光深藏在這片土地、永載共和國的史冊。
礦山舊址經過多年退役治理,已是滿眼郁郁蔥蔥。那些年讓礦工們無比苦惱的地下熱水,已開發(fā)成備受游客青睞的溫泉,成了當地百姓致富的幸福泉。
胡湘平:咬定青山 以身報國
“黨讓我們去哪里,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里?!边@是老一輩711礦人接到國家使命后,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這些后來埋骨青山的人們,不是不知道此行千難萬險、危機重重,但背后是祖國和人民的期待,他們胸中就有了“打虎上山”的勇氣?!皷|方巨響”震驚世界時,他們壓抑狂喜、隱姓埋名。大國重器突飛猛進中,他們披肝瀝膽、風雨兼程,把全部的生命力傾注于這幽幽礦洞、莽莽群山。第一位因公犧牲、埋葬在礦區(qū)的職工,去世前對家人說:“墓地要面朝咱們家屬區(qū),我死了也要看著孩子健康成長?!苯裉?,礦山已經光榮地完成了使命,英雄們的子孫后代,正在共和國的陽光下茁壯成長。百廢待興的年代,711礦人艱苦奮斗、舍身為國,為新中國的核工業(yè)發(fā)展建立了不朽功勛,他們用青春和熱血,澆筑出了一座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奮發(fā)自強的“精神富礦”,其中蘊藏的偉大精神,必將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