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寧三渡水節(jié)孝坊
“就是你們要了我的老命,也不能讓文物偷走、損壞。”這是新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渡水節(jié)孝坊”石刻貞節(jié)牌坊義務保護員蔣重青的話。
“現(xiàn)在的祠堂已是當?shù)刈钪匾奈幕坝^標志,不僅在這里祭拜祖先,村民遇有生子、升學、升遷等喜事時,常在此演戲慶祝,祠堂已成為人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洞口宗祠建筑群王氏宗祠文物管理委員會領頭人王堯臣的自豪……
這些話展露著他們的心聲,也詮釋著廣大群眾保護文物實際行動深處的內涵。愛文物從心開始,護文物從認識出發(fā)。文物不容褻瀆,因為其承載的是寶古佬的拼搏,見證的是古城歷史變遷。它們如一本書上的頁碼,鐫刻著古城的成長發(fā)展;它們如歷史長河中的熠熠亮星,照亮著邵陽文明之路。
如今,群眾性文物保護活動,在整個邵陽市已蔚然成風。“通過密切聯(lián)系群眾,大力支持群眾,充分相信群眾,廣泛發(fā)動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尊重群眾創(chuàng)造力,在文物普查、保護單位申報、保護網(wǎng)絡建設、搶救維修、安全保衛(wèi)等方面,邵陽進行了可喜的探索。如今,保護文物人人有責,已成為邵陽廣大群眾的風尚標。”胡光華這樣說。
而這一切,從文物保護工作走群眾路線的第一步開始:開展文物宣傳工作,促進文物保護意識的形成。
邵陽縣塘田戰(zhàn)時講學院舊址
胡光華表示,在邵陽古建筑類文物中,姓氏宗祠和宗教寺廟占絕大部分。因年久失修,或人為破壞,多數(shù)殘損嚴重,甚至瀕臨毀滅。而祠堂保護中的模糊認識與世俗偏見,嚴重影響了文物保護工作開展。為此,邵陽文物一班人廣泛發(fā)動干部群眾,號召人們解放思想、放棄狹隘的宗法觀念,積極吸納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文物保護維修,從而把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統(tǒng)一到文物保護的行動上來,收到了實效。古舊祠堂通過維修后凸現(xiàn)出新的人文價值,成為村落文化景觀的重要標志、人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照片由邵陽市文物局提供)
【來源:邵陽新聞網(wǎng)】
【作者:劉芳軍】